近段时间来,西昌市樟木箐镇字库村的金色麦田频频出现在各网络平台,麦浪随风飘扬的美景也是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去拍照“打卡”。
4月4日,记者来到位于樟木箐镇字库村的“旱地改水田”项目处,只见一片片麦浪随风连绵起伏,宛如一片金色海洋;长天碧空下,翻滚麦浪,粒粒饱满麦穗,预示着丰收在望。穿梭在麦田田埂上的市民游客,或拍麦穗、或拍人,手机、相机中满满的都是粼粼麦浪和与亲与友的影像。大家纷纷表示,虽然现在麦子还没有完全变黄,但风吹麦浪的美丽风景太治愈,沐浴在阳光下看飞驰的动车,感受风儿徐徐吹拂,这就是如诗画般的美好慢生活。
西昌市民胡小兰:“一片欣欣向荣丰收的一种景象,觉得非常漂亮。刚刚我们还看到绿巨人火车从这开过去,真的还是有点震撼,觉得这个凉山的变化确实很大。”
西昌市民张翠兰:“我们在短视频上刷到了,看到这有一片麦田觉得好漂亮,现在难得有这种地方,我们就过来打卡了。
记者看到,市民游客们准备好了各种拍摄工具和道具,有的拿着三脚架、自拍杆用于拍摄,有的带上了草帽、纱巾等作装饰,“装备”十分齐全。西昌市民周航月还专程骑着他心爱的摩托车来“打卡”。他说,平时在生活中非常喜欢拍摄短视频,今天专程来这里拍摄爱车和麦田,来到这里看到开阔美丽的景色,心身都放松了。
在市民游客们观赏美景的同时,一组组动车不断驶来驰去,绿色的动车与黄色、绿色的麦田交相辉映,形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线。在现场游玩的市民游客中,有一名“特殊”的游客,他就是动车司机付金茂。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动车司机,每天都从这片麦田路过,看到这儿风景比较优美,下班有空就过来这儿“打卡”。
动车司机付金茂:“现实看着比上面看着要舒服很多,亲近一下大自然,感觉也挺好的。我从成都开动车来到凉山,从进入凉山以来,感觉风景越来越美,相信到麦田全部变黄了之后会更美。”
记者了解到,该处麦田占地400余亩,是由西昌市人民政府跟樟木箐镇政府实施规划的“旱改水”项目,原本安宁河畔的这一片河滩地经过规划改造以后,水流、沟渠、道路都已修建、完善。自全年起,该片土地用于种植小麦、水稻,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,促村民增收。
西昌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马豪表示:“我们在这片土地上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,没有想过这里会变成‘网红打卡地’。这片麦田现在正处于渐黄的阶段,下周应该就能全部变成黄色,可能这个月底就要开始收割。平时零零散散的还是有很多游客过来这边拍照,周末可能有上千人过来。”
据悉,该片400亩的“旱改水”土地上,每年10月中下旬种植小麦,次年4月底左右丰收;再在每年5月开始栽种水稻,9月底丰收。这样一来,田地得到了最大化的“无缝衔接”充分利用。此外,该片土地还栽种有莲白、萝卜等蔬菜。对于当地村民而言,以前的土地流转费为500元/亩,现在“旱改水”后达到了每年2000元/亩,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益。下一步,还将在樟木箐的山上开垦3000亩的土地,利用直播稻的栽培方式进行水稻的栽种。
温习提示:对于市民游客的增多或许会导致田地里的粮食蔬菜被踩踏、损毁,西昌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提醒大家,在欣赏和宣传美景的同时,不要肆意的踩踏麦田,应当文明观景、文明旅游,从自身做起,做点滴小事做起,不负美景。
记者:杨秀 江铜